7月份,上中旬季节性因素主导食品、交通、旅游等价格上行,下旬叠加台风及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,鲜活食品价格涨幅扩大,南京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.7%;同比保持温和上涨态势。
一、同比涨幅延续“1”时代,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
从同比看,价格总水平上涨1.8%,新涨价影响扩大而翘尾影响减弱,涨幅与上月相同。其中,食品价格下降2.2%,降幅较上月扩大1.9个百分点,拉低价格总水平约0.39个百分点,主要受猪肉价格降幅扩大带动。食品中,猪肉价格下降40.8%,降幅比上月扩大7.6个百分点,拉低价格总水平约0.82个百分点,降幅扩大主要由于去年对比基数抬升(去年7月多地洪涝灾害影响生猪调运,猪肉价格环比大幅上涨);淡水鱼、鸡蛋价格上涨35.3%、23.0%,涨幅均有所收窄。非食品价格上涨2.7%,涨幅较上月扩大0.5个百分点。汽油、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.6%、28.5%;洗衣机、抽油烟机、热水器等家用器具价格涨幅在5%~15%;飞机票价格上涨56.5%,涨幅扩大24.2个百分点。
据测算,在7月份1.8%的同比涨幅中,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.2个百分点,比上月缩小0.7个百分点;新涨价影响约为1.6个百分点,比上月扩大0.7个百分点。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.2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5个百分点。
二、季节性因素叠加疫情影响,环比由降转升
(一)多重因素共同作用,食品价格上行
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.7%,受高温、暴雨及疫情影响,鲜菜、虾等鲜活食品主导价格上行。
1.“伏缺期”叠加疫情影响,近七成鲜菜价格上涨
7月高温持续、降雨频繁,鲜菜生长受到影响且储运成本上升,价格处于上行期,下旬叠加疫情影响,需求增加,全月鲜菜价格上涨6.1%。调查的31种鲜菜价格,近七成上涨。其中,青椒由于产地交替、上市量较少,价格上涨31.4%,月末每公斤价格达到11.44元;涨幅较大的还有芹菜、豆角、黄瓜、青菜,分别上涨29.8%、20.8%、17.0%、14.3%。
2.猪肉价格降幅收窄,月末鸡蛋价格“升温”
7月上、中旬猪肉价格延续前期回落走势,下旬开始由降转升,全月环比小幅下降0.7%。高温天气下,鸡蛋生产、储存及运输成本上涨,疫情发生后居民需求有所增加,月末价格开始明显“升温”,洋鸡蛋、草鸡蛋每公斤均价分别为11.60元、19.24元,较7月20日分别上涨10.0%、4.5%,带动全月环比上涨2.0%。
3.淡水鱼价格高位回落,河虾价格持续上扬
水产品价格上涨3.5%,具体类别涨跌互现:去年12月以来淡水鱼价格连续7个月上涨,价格持续走高,7月高位回落,环比下降1.6%;河虾价格受高温影响,自7月初以来连续上行,每公斤月均价达171.6元,环比上涨27.0%。
4.粮油价格稳中有降,方便食品促销力度减弱价格回升
粮油价格运行平稳,大米、面粉、食用油价格分别下降0.5%、1.9%、1.8%,方便食品价格上涨6.5%,价格波动主要受超市促销活动力度变化的影响。据调查员现场了解,超市疫情期间粮油、方便食品整体供应较充足。
(二)成品油价格上升,暑期因素推升交通、住宿类价格
7月成品油价格一次上调、一次下调,汽、柴油全月均价环比上涨3.5%、3.9%。受上、中旬暑期旅游出行需求增多的影响,飞机票、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9.2%、3.0%和1.4%。